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乡村规划师)制度发布
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乡村规划师)制度,搭建了规划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需求良性互动的“桥梁”,打通了规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实践中也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北京: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 32 号院公共空间提升试点项目
北京市高度重视责任规划师工作的顶层设计,在《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中为制度推行提供法律保障,又通过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责任规划师提供明确的经费保障和权益保障,部分责任规划师以全职聘任的方式实现了角色的职业化。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全市建立起联系规划与基层的桥梁。
北京市推行“1+4+N”责任规划师工作支撑保障体系:“1”指的是“综合协调组、跨界专家组、研究组、宣传组”四位一体的市级责任规划师工作专班;“4”指的是开展跟踪调查、制度完善、能力培育、智慧协同四项支撑保障工作;“N”指的是孵化落地的实施项目,内容涵盖微空间品质提升、老旧小组综合整治、拆违空间再利用、控规实施、名城保护等多个领域。
在工作专班指导下,北京市各区政府每年为每个责师团队提供10万~30万元不等的资金保障,初步探索形成专业规划师可持续服务基层的职业化路径。每个责任规划师(团队)均与属地形成一对一的固定服务关系,在严格准入的基础上,形成至少4年~5年的跟踪陪伴关系。责任规划师兼具“规划统筹型”与“社区协动型”的双重角色定位,不仅能发挥“自上而下”引导规划科学编制与实施的专业作用,也能发挥“自下而上”了解社情民意、调动公众参与的组织作用。
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已有15个城区及亦庄开发区完成了责任规划师聘任,共签约了301个责任规划师团队,覆盖了318个街道、乡镇和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的社区规划师
2018年以前,上海的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处于以街道为主“自下而上”自发形成与试点相结合的探索阶段。2018年以来,为落实“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始在区层面形成社区规划师制度并完善相关机制,“一对一”为街镇选聘社区规划师,指导街镇规划建设工作。目前,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普陀区、虹口区、静安区6个区已基本形成社区规划师制度。
上海各区引入社区规划师工作,结合各区特征和重点工作开展。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在社区更新工作中引入社区规划师,通过跟踪指导、参与社区规划和行动计划制定,系统性指导社区更新;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等,在风貌保护区和其他重点区域中引入社区规划师,推进重点地区高品质建设;静安区彭浦镇“美丽家园”、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等,配合区相关条线的建设需求引入社区规划师,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上海的责任规划师或由区政府或区规划资源局聘任,如浦东新区;或由街道自发选择和聘任,如普陀区石泉街道、徐汇区湖南街道、静安彭浦街道。受聘设计师主要来自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单位;部分区也会在规划资源管理部门选派人员作为社区规划师,如静安区。
已开展这项工作的各区,均已颁布相关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在区层面形成社区规划师制度。部分区在区层面形成统筹平台机制,如杨浦区成立了社区规划师事务协调促进中心;徐汇区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社区规划师办公室;浦东新区由该区规划管理中心负责缤纷社区相关工作。保障经费方面,或由区财政以聘金的方式落实,或以参与具体规划和设计项目作为经费补贴。
广州:“社区事·大师做”环市东公厕改造提升效果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在全市推广社区设计师和乡村规划师工作,已聘请272名社区设计师和163名乡村规划师入驻各城乡社区,集合规划、建筑、景观、照明等专业人才,实现城乡全覆盖推广;以“社区事·专职做”“社区事·大师做”“社区事·街坊做”三项行动,形成具有普适性和参与性的广州模式。
广州市各区推进“社区事·专职做”,一区一策,因地制宜出台12套社区设计师工作实施方案。有区的形成区总规划师制度,有的区形成片区社区设计师制度。存在大面积乡村的白云区,组织社区设计师向乡村延伸,协助各镇开展村庄规划工坊活动,旨在用村民明白、生动易懂的语言,做好村庄规划和乡村建设管理工作的“翻译”工作。
除了专职社区设计师把关外,广州市还结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城市公共服务等,邀请院士大师打造示范点,以小切口撬动大提升。如担纲上海新天地设计的国际著名建筑师,在恩宁路骑楼建筑项目中,通过“绣花功夫”修复建筑细节、增加首层展示面和夜间照明;崔愷院士设计的广船变电站项目,增设“之”字形生态绿道;全国勘察大师陈雄设计的猎桥变电站项目增设屋顶观景平台,让市政设施转变成一个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以设计化解城市邻避问题;擅长景观设计的孙虎设计师负责的白云区望岗村公园设计,将“城中村”变为“城中诗”“城中画”。
在社区微改造项目中,广州市注重多元角色共同参与,以低成本探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如涉及居民意见众多的同和北9号大院老旧小区口袋广场改造项目向社会征集方案,花费较少的奖金,征集到包括国际知名设计团队报送的方案共计23个,由资深规划设计师、职能部门负责人、街道、项目所在地居民等11个不同团体代表联合投票产生优胜方案,大大减少行政协调时间。
成都市:乡村规划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10 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先后公开招募了9 批乡村规划师,共470 余人次。乡村规划师以其扎实的规划业务能力,从专业的角度为乡镇政府承担规划管理职能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将新理念新要求全面贯彻到乡村区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效提升了乡村区域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他们参与打造了郫都区青杠树村、简阳市飞龙乡协议村、简阳市荷桥村、崇州市五星村、崇州道明竹里、大邑稻香渔歌等一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农村规划建设人才匮乏、乡村规划编制质量不高、脱离乡情以及落地难、实施走样等突出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成都的乡村规划师是参照政府雇员的方式,由区(市)县政府按照统一标准招聘、征选、选调和选派并任命的驻镇规划和自然资源技术负责人。乡村规划师服务于镇,接受市、区(县)规划部门的业务指导、统一管理,既是规划决策参与者、规划编制组织者和规划初审把关者,也是规划实施过程指导员、乡镇规划建议人、基层矛盾协调员和乡村规划研究员。
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实施,按照“一镇一师”的原则,每个镇辖区范围内确保配备一名社会招聘的乡村规划师。选派挂职、机构志愿者、个人志愿者的乡村规划师配备数量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乡村规划师常常采用现场规划的模式,即规划师会同设计机构、乡镇政府、区(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村民在现场碰思路、定方案、出图纸,最大限度地保证各方认可。规划方案要经过群众投票,要超过2/3 通过的方案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乡村规划师在成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乡镇政府组织规划建设的技术短板。他们熟悉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资源,了解乡镇发展及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掌握了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土地确权等基本情况,不仅严把规划编制关,更在实施过程中全过程参与,最终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镇村规划成果。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