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师在行动│嘉祥县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开展乡村规划师工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是规划。2022年,济宁市印发了《济宁市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引领,按需推进”的工作原则,在全市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通过为乡村送才送智,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了村镇“点、线、面”全方位科学发展,解决基层规划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等问题。现开设“乡村规划师在行动”栏目,介绍我市各县(市、区)乡村规划师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与典型案例,供参考交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实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提升乡村地区规划管理水平,嘉祥县主动谋划,统筹推进,在全市率先整县制开展乡村规划师工作,由县级牵头,所有乡镇一次性完成了乡村规划师聘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
率先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
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嘉祥县乡村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嘉政办发〔2021〕29号),作为全县各乡镇乡村规划师工作开展的制度性文件,确定了“探索经验,逐步落实,深入完善,动态调整”的工作思路,在全县乡镇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并将乡村规划师工作纳入日常规划管理工作当中。研究制定《嘉祥县乡村规划师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乡村规划师工作流程,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乡村规划师服务机制,助力乡村规划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高标准遴选乡村规划师队伍
立足乡村规划师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机构志愿者招募、个人志愿者招募、选派挂职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乡村规划师工作。完成了全县第一批乡村规划师的配备工作,高标准遴选乡村规划师人选,确定10名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注册城乡规划师作为首批乡村规划师,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统一颁发聘书。各乡镇的乡村规划师积极对接镇街,协调解决规划等问题。
3
形成乡村规划师工作的“嘉祥模式”
以乡村规划师“五个一”制度为基础,探索推进“县级统筹,乡镇承接”的工作推进模式。建立“规划师-乡镇”双向考核机制,“县-镇-规划师”联动工作机制,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规划人才体系,全力破解乡镇规划建设瓶颈问题,组建乡村规划师工作样板。
4
系统服务乡镇规划建设工作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镇驻地提升、美丽庭院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师的作用。组织乡村规划师对全县各镇街驻地改造提升规划进行把关和技术指导,全程跟踪建设项目实施,确保规划高标准,建设不走样。以S244提升改造为契机,制定沿S244门头改造设计模板,并向沿线乡镇逐一推送,提升乡镇新建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到建筑风貌和建设标准统一、协调,全面助推乡镇建设工作。
5
稳步开展“规划下乡”宣讲活动
组织乡村规划师针对各乡镇存在问题,逐一前往各乡镇开展“规划下乡”宣讲活动。召集各乡镇分管负责人、服务区书记、村支部书记开展宣讲,已组织前往纸坊镇、仲山镇、满硐镇、老僧堂镇等乡镇开展活动,传达最新规划思想,解读最新规划政策。通过“规划下乡”活动,深入浅出的讲解规划建设知识和经验做法,为基层领导班子树立基本规划理念,为解决基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提供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
组织开展常态化的乡镇调研工作
乡镇工作系统性、复杂性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常态化组织乡村规划师前往各乡镇进行现场调研走访,现场解决镇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乡镇发展变化,掌握发展动态,切实保障了乡村规划师察民情、接地气。
7
助力村庄规划建设工作
规划先行,助力乡村振兴。以村庄规划编制为契机,投身乡村内部,深入村民日常生活,了解村民日常生活需求,发现存在问题,妥善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从规划建设角度,解决村庄实际诉求,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