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自然保护地体系已建立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扎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秦皇岛市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空间保护格局,建立起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实行保护地分区管控,开展鸟类栖息地申遗保护,提升了生物多样保护水平。
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空间保护格局。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秦皇岛市构建起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后,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共11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4个。实行保护地分区管控,原则上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对自然公园原则上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开展鸟类栖息地申遗保护,秦皇岛市被誉为“中国观鸟之都”“世界四大观鸟胜地”,已成功申列七里海潟湖、北戴河大潮坪和老龙头石河南岛3处候鸟栖息地为申遗提名地,申遗成功后3处提名地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建立多维监测体系。秦皇岛市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常态化开展物种多样性调查;全域性开展林业病虫害监测;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全市古树名木全部挂牌和立碑保护,挂牌单株古树3519株,立碑古树群244个,挂牌立碑率100%。根据调查监测,秦皇岛市境内现有植物共138科1323种,具有资源意义的植物1000种以上,5种植物为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兽类6目11科60余种;鸟类502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保护名录122种。
此外,秦皇岛市还强化综合性保护措施,优化物种栖息环境。建设设立“野生鸟类疫病监测和防控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野生动物生物安全风险监测站”等,健全监测预警体系,确保生物安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秦皇岛市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解救扣押野生动物及其制品1311只(件)。整合力量助力保护工作,成立秦皇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专家库;加强协会、志愿者合作,开展鸟类巡查巡护、宣传教育、救助放飞等工作。优化林业生态实现协同治理,持续扩大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提升生物多样性林业生态质量。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