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证书查询 职业能力证书查询 职业技能证书查询 培训合格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河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协会

    咨询热线:13601107691、13661179916

    邮      箱:452245433@qq.com


特色小镇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美丽乡村 > 特色小镇

济宁绿色赋能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发布时间:2023-8-24 图文来源:admin 点击数量:77
 

近年来,济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扛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大政治责任,着力补齐制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短板,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谱写“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在全省乡村生态振兴考核中,济宁市总成绩连续4年排名全省前列。

1 综合施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济宁市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印发《济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合力推进改户厕、清垃圾、净街面、通地沟、治污水等整治提升工作,完成全市279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户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依托10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家餐厨垃圾处理厂,2023年1月—6月,全市清运、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19.6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采取“建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特许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2年年底,新建污水处理站739座,收集池1782座,管网、暗渠1.01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9万吨/日,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建立县、镇、村自查和市级督导抽查机制,强化“现场巡查、问题查摆、信息反馈、整改落实”闭环管理,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地区。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每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等系列专项整治,全市农村环境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目前,济宁市建成省级和美乡村269个、市级和美乡村781个,形成喻屯镇、圣水峪镇、城前镇、微山岛镇等一批具有山区景观、丘陵风貌、滨湖水乡、平原风光、滨河生态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济宁市先后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美丽家园”建设典型案例。在山东省对各市考核中,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连续6年、村庄清洁行动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2 建管并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济宁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健全完善农村路、水、电、气、物流、通信网络,着力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农村基础设施网。

实施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共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447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500余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6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5万公里,村内街巷硬化达到两万余公里。

健全农村供水管网,累计建成农村规模化水厂81座、城区管网延伸工程19处,完成投资48.5亿元,全市规模化水厂覆盖率达到9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形成了规模化水厂供水为主、单村联村供水为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实施农村厕所改建工程,累计改造110余万户,完成农村公厕改建2410座,圆满完成改厕工作任务。健全市场化农村改厕后续管护体系,建成改厕服务站474处,粪污中转利用处理设施185处,配置各类抽运车辆826辆,抽粪队伍845人。14个县(市、区)建立了农村改厕智能管护系统,实现网格化动态管理。

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成功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共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16.8万户。率先在全省创新实施农村燃气“双安全员”制度,构建了燃气企业“专业管理”与气代煤村“属地管理”双线联动长效机制,建立“双安全员”燃气隐患应急处置机制,保障群众安全、舒适的用气环境。

3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济宁市不断加大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价值,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5523亩,共开展有关化肥减量增效培训35次。全市1973家规模养殖场、6000余家养殖专业户全部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成并正常运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6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

实施稻田退水治理,通过农业投入源头减量、生态增效,建设以二级提水泵站为中心的区域性内循环体系等方式,全面完成63.09万亩稻田退水治理任务,建设稻藕虾基地1.16万亩。

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实施 “水韵圣城、森林济宁”大绿化行动,建立林长制体系,全市累计造林88万亩、完成荒山绿化15万亩,退耕还林6.4万亩,全市绿色通道达到6000多公里。治理稳沉采煤塌陷地39.33万亩,全市塌陷地治理被列入全国10个生态价值典型案例之一。先后实施南四湖湿地和23个湿地公园保护修复项目,累计完成湿地保护修复52.92万亩。

下一步,济宁市将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